【新华网】贾振华:聚焦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 阻断疾病进展
2022-06-22
新华网上海3月29日电(宫晓倩)近日,以“传承、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举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心血管疾病会呈链条式的递进,对单病种的治疗不能从根本上遏止或者阻断心血管事件链的发展。因此要聚焦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结合着中医的治未病思想进行研究,阻断疾病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接受新华网采访
新华网:您一直致力于中医络病理论与脉络学说研究,请您介绍下,我国中医络病理论研究有哪些代表性成果?
贾振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吴以岭教授就开始了络病理论研究,2004年吴以岭教授主持了相关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首次形成了系统的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吴以岭教授三十多年研究过程当中取得的一个标志性的成果,这项研究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络病理论密切指导着临床应用。在络病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结合着临床一些重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流感、SARS、恶性肿瘤等,来研究络病证治规律。自络病理论体系框架建立起来以后,产生了几部代表性的著作,一部是《络病学》,这是一部关于总的络病证治体系的专著。另外还有《脉络论》和《气络论》,这两部专著分别对应了络病学两大学科分支:一是研究血管病变中络病证治规律的脉络学说;二是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性疾病当中的络病证治规律的气络学说。这些专著形成了整个络病证治理论体系。
在脉络学说领域,吴以岭教授先后牵头了两个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内多学科的专家通过十年以上协力攻关、协同创新,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形成了中医学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一个系统理论。另外,还提出孙络微血管概念,形成中医来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结合点。微血管病变和现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这个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对重大疾病中的微血管发病规律、临床治疗和干预、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获得了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当年度医药卫生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应当说在络病理论研究过程当中,这是一次重大的代表性的成果。
新华网:如何理解微血管病变?对于微血管病变,目前有哪些新的研究思路?
贾振华:人体的血管是层层细分的,通常我们研究的所有血管病变都会伴有微血管病变问题,只不过一方面因为我们以前研究技术手段的局限,更多的微血管病变我们观察不到,例如我们现在用冠脉造影看到的仅占整个冠脉循环的5%,95%是属于微循环层次上的现在观察不到,就像一个冰山一样,露在海平面上面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我们现在还没法看到。
目前,我们解决大血管疾病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但是为什么现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是持续上升?我认为可能就是出现在微血管这个环节上。所以前两项“973计划”项目结束之后,我们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着心血管事件链进行研究。
心血管疾病实际上会呈一个链条式的发展,早期三、四十岁表现出来的基本是三高,然后再发展出现动脉硬化、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心衰,最后死亡,它因果相连、递进发展,相互之间、首尾之间相互联系,并且事件触发后果严重。现在针对单病种的治疗不能够从根本上遏止或者阻断心血管事件链的发展。所以我们进一步围绕心血管事件链的系统干预,结合着中医的治未病思想进行研究,治疗当前病变,同时控制了它上游的因素,阻断这个疾病往下游传变,进而期望能够切断心血管事件链的发展。在这个研究当中我们遵循了国际标准,围绕着心血管事件链的重大疾病、关键环节,开展五项循证医学的研究。预计到明年这些研究结果会陆陆续续出来。
新华网:当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蔓延,络病理论在呼吸系统传染病领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
贾振华:从2003年SARS暴发直到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冠肺炎,近二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多次新发或复发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大家对病毒类传染病,特别是呼吸系统传染病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关注度。
我们用络病理论来指导这些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研究。例如,新冠肺炎期间,我们做了许多基础研究工作,细胞的、动物的,又做了临床的,人体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这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发表,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现在国际上把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的中医方案,这些研究也成为络病理论近年来最新的代表性成果。
新华网:“十四五”开启,您对络病理论的创新发展有哪些期待?
贾振华:结合国家“十四五”的布局,把络病理论指导下的创新药物研发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络病理论指导的临床有效药物。